IT科技

动态规划:整数拆分,你要怎么拆?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数据库   来源:域名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整数拆分给定一个正整数 n,将其拆分为至少两个正整数的和,并使这些整数的乘积最大化。返回你可以获得的最大乘积。示例1:输入: 2 输出: 1 解释: 2 = 1 + 1,

整数拆分

给定一个正整数 n,动态将其拆分为至少两个正整数的规划和,并使这些整数的整数乘积最大化。返回你可以获得的拆分拆最大乘积。

示例1:

输入: 2 输出: 1 解释: 2 = 1 + 1,动态 1 × 1 = 1。

示例 2:

输入: 10 输出: 36 解释: 10 = 3 + 3 + 4,规划 3 × 3 × 4 = 36。 说明: 你可以假设 n 不小于 2 且不大于 58。整数

思路

看到这道题目,拆分拆都会想拆成两个呢,动态还是规划三个呢,还是整数四个....

我们来看一下如何使用动规来解决。

动态规划

动规五部曲,拆分拆分析如下:

1.确定dp数组(dp table)以及下标的动态含义

dp[i]:分拆数字i,可以得到的规划最大乘积为dp[i]。

dp[i]的整数定义讲贯彻整个解题过程,下面哪一步想不懂了,就想想dp[i]究竟表示的是啥!

2.确定递推公式

可以想 dp[i]最大乘积是怎么得到的呢?

其实可以从1遍历j,然后有两种渠道得到dp[i].

一个是j * (i - j) 直接相乘。

一个是j * dp[i - j],相当于是云服务器拆分(i - j),对这个拆分不理解的话,可以回想dp数组的定义。

那有同学问了,j怎么就不拆分呢?

j是从1开始遍历,拆分j的情况,在遍历j的过程中其实都计算过了。

那么从1遍历j,比较(i - j) * j和dp[i - j] * j 取最大的。

递推公式:dp[i] = max(dp[i], max((i - j) * j, dp[i - j] * j));

3.dp的初始化

不少同学应该疑惑,dp[0] dp[1]应该初始化多少呢?

有的题解里会给出dp[0] = 1,dp[1] = 1的初始化,但解释比较牵强,主要还是因为这么初始化可以把题目过了。

严格从dp[i]的定义来说,dp[0] dp[1] 就不应该初始化,也就是没有意义的数值。

拆分0和拆分1的最大乘积是多少?

这是网站模板无解的。

这里我只初始化dp[2] = 1,从dp[i]的定义来说,拆分数字2,得到的最大乘积是1,这个没有任何异议!

确定遍历顺序

确定遍历顺序,先来看看递归公式:dp[i] = max(dp[i], max((i - j) * j, dp[i - j] * j));

dp[i] 是依靠 dp[i - j]的状态,所以遍历i一定是从前向后遍历,先有dp[i - j]再有dp[i]。

枚举j的时候,是从1开始的。i是从3开始,这样dp[i - j]就是dp[2]正好可以通过我们初始化的数值求出来。

所以遍历顺序为:

for (int i = 3; i <= n ; i++) {      for (int j = 1; j < i - 1; j++) {          dp[i] = max(dp[i], max((i - j) * j, dp[i - j] * j));     } } 

举例推导dp数组

举例当n为10 的时候,dp数组里的数值,如下:

343.整数拆分

以上动规五部曲分析完毕,C++代码如下:

class Solution {  public:     int integerBreak(int n) {          vector<int> dp(n + 1);         dp[2] = 1; 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3; i <= n ; i++) {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j = 1; j < i - 1; j++) {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p[i] = max(dp[i], max((i - j) * j, dp[i - j] * j))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         }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dp[n];     } };  时间复杂度:O(n^2) 空间复杂度:O(n)

贪心

本题也可以用贪心,每次拆成n个3,服务器租用如果剩下是4,则保留4,然后相乘,但是这个结论需要数学证明其合理性!

我没有证明,而是直接用了结论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再去研究研究数学证明哈。

给出我的C++代码如下:

class Solution {  public:     int integerBreak(int n) {          if (n == 2) return 1;         if (n == 3) return 2;         if (n == 4) return 4;         int result = 1;         while (n > 4) {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sult *= 3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 -= 3;         }         result *= n;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result;     } };  时间复杂度O(n) 空间复杂度O(1)

总结

本题掌握其动规的方法,就可以了,贪心的解法确实简单,但需要有数学证明,如果能自圆其说也是可以的。

其实这道题目的递推公式并不好想,而且初始化的地方也很有讲究,我在写本题的时候一开始写的代码是这样的:

class Solution {  public:     int integerBreak(int n) {          if (n <= 3) return 1 * (n - 1);         vector<int> dp(n + 1, 0);         dp[1] = 1;         dp[2] = 2;         dp[3] = 3; 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4; i <= n ; i++) {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j = 1; j < i - 1; j++) {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p[i] = max(dp[i], dp[i - j] * dp[j])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         }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dp[n];     } }; 

这个代码也是可以过的!

在解释递推公式的时候,也可以解释通,dp[i] 就等于 拆解i - j的最大乘积 * 拆解j的最大乘积。看起来没毛病!

但是在解释初始化的时候,就发现自相矛盾了,dp[1]为什么一定是1呢?根据dp[i]的定义,dp[2]也不应该是2啊。

但如果递归公式是 dp[i] = max(dp[i], dp[i - j] * dp[j]);,就一定要这么初始化。递推公式没毛病,但初始化解释不通!

虽然代码在初始位置有一个判断if (n <= 3) return 1 * (n - 1);,保证n<=3 结果是正确的,但代码后面又要给dp[1]赋值1 和 dp[2] 赋值 2,这其实就是自相矛盾的代码,违背了dp[i]的定义!

我举这个例子,其实就说做题的严谨性,上面这个代码也可以AC,大体上一看好像也没有毛病,递推公式也说得过去,但是仅仅是恰巧过了而已。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「代码随想录」,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关注。转载本文请联系代码随想录公众号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益强资讯全景  滇ICP备2023006006号-31sitemap